臺北高等行政105.10.13.一百零五年度救字第119號法院裁定

案號:臺北高等行政105.10.13.一百零五年度救字第119號法院裁定

法院: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判

日期:105年10月13日(民國)

日期:2016年10月13日(公元)

案由:訴訟救助

類型:行政

臺北高等行政105.10.13.一百零五年度救字第119號法院裁定全文內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105年度救字第119號
聲請人  粟振庭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法務部等間刑事事件,聲請訴訟救助,本
院裁定如下:
  主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行政法院應依聲請,以
裁定准予訴訟救助。」「聲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
應釋明之。」「前項釋明,得由受訴行政法院管轄區域內有
資力之人出具保證書代之。」行政訴訟法第101條前段、第
102條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行政訴訟法第101條
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者而言。
」(最高行政法院97年裁聲字第18號判例參照)。次按,法
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
證據為之,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之證據,未能
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即應將其聲請駁回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民國105年7月28日假釋出獄前,
因徒刑之執行期間無收入且無財產,生活開銷均由親友接濟
,且出獄至今仍未就業,並經臺北市政府核准認定為中低收
入戶,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請准予訴訟救助等語。
三、經查:
(一)按「本法所稱低收入戶,指經申請戶籍所在地直轄市、縣(
市)主管機關審核認定,符合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
,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以下,且家庭財產未超過中央、直
轄市主管機關公告之當年度一定金額者。前項所稱最低生活
費,由中央、直轄市主管機關參照中央主計機關所公布當地
區最近一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百分之60定之,並於新年
度計算出之數額較現行最低生活費變動達百分之5以上時調
整之。直轄市主管機關並應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前項最低
生活費之數額,不得超過同一最近年度中央主計機關所公布
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以下稱所得基準)百分之70,
同時不得低於臺灣省其餘縣(市)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百分之
60。第1項所定家庭財產,包括動產及不動產,其金額應分
別定之。」社會救助法第4條定有明文。故聲請人列冊為低
收入戶,係主管機關調查聲請人所得及財產資料後,審核認
定符合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
費以下,且家庭財產未超過中央、直轄市主管機關公告之當
年度一定金額者。觀諸主管機關公布105年度低收入戶資格
審核標準,除其家庭總收入平均所得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
以下外,且有一定之動產或不動產,是若逕以列冊低收入戶
,即認其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無資力支出訴訟
費用,而謂與行政訴訟法第101條所謂「無資力」之要件相
當,尚屬速斷。是以當事人聲請訴訟救助,不得單憑「低收
入戶證明書」即主張已盡釋明之責,仍須就其如何窘於生活
,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為釋明。
(二)本件聲請人雖提出臺北市政府核發之有效期限最長為105年
12月31日「臺北市中低收入戶卡」,惟未提出其他證據釋明
其如何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而無資力支出訴訟
費用,尚難謂已釋明其起訴時為無資力,聲請人復未提出本
院管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之,其聲請訴訟
救助,揆諸前揭規定,不應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10  月  13  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蕭惠芳
   法官  陳姿岑
   法官  侯志融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
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賴淑真

法院判決書檢索

更多判決書